人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的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一个节日,在端午节这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的活动。而我们国家也把端午节纳入了法定的节日。而在这一天也流传着很多的谚语,比如说“不怕七月半鬼,最怕端午节水”的说法。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对于一些有语文功底的人不难看出,人们这么说通常都是用了一种最好的方式来解释的,那就是对比。通过用对比的方式,来重点突出这个谚语的后半句话的严重性。

而谚语的前半句不怕七月半鬼,很明显的就是表达出了人们并不害怕七月十五的鬼。毕竟在人们看来七月十五这天是被称为鬼节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给去世的亲人烧纸,而且在这一天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尽量不要外出,如果要出门也是结伴出行。

人们对鬼的了解可能就是来自于一些电视剧、电影的题材,再有就是大人对小孩子的吓唬,所以当人们一说起鬼节,我们的内心还是充满着害怕的心理的。

而谚语的后半句“最怕端午节水”中,端午节前后一般都会伴有小雨的出现,而端午节水指的也就是这端午节的雨,人们对七月十五的鬼已经充满着恐惧的心理了,但对于端午节的水还是最怕的,可以想象一下,端午节的水得有多么的可怕。但是对于端午节水的可怕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我们来说,下雨的时节可能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日子,并不会被害怕所代替。感受雨中漫步,打一把小伞,那感觉才是非常惬意的。可是端午节的雨为什么那么可怕呢?很多人也有着不同的解释,主要原因还是从农业方面来说。

因为端午时节正好是北方的麦收的时候,对于种植麦子的农民来说,忙了一年的庄稼终于成熟了,肯定是让人非常高兴的,但是在丰收时如果赶上雨水来临,那么这就会打乱自己麦收的计划,如果雨小还行,雨水过大还会影响麦子的收成,所以对于农民来说是最怕端午节水的。

对于现在科学技术成熟的今天,我们对于麦收已经没有多大的顾虑了,毕竟都是机器在运作。可是在古代人们没有机器,所有的过程都是靠人工手动来操作完成,割、晒、脱粒等工序都是需要可靠好的天气给予保障才能完成的工作。如果遇到了下雨天,对于小麦的一切工作都会打乱,甚至还会影响到它的产量和质量。

当人们在吃不饱饭的时候,相比七月十五的鬼,哪个才是更可怕的呢?当然是挨饿更可怕,毕竟我们也没真正地见过鬼的存在,也无法验证它的真实性。不过人们还是会对它心存一丝敬意,但比起粮食的问题,它才是关系着一家生计的大事。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多的谚语被现在的科学技术所取代、打破,甚至有的谚语存在的也越来越模糊,其中的一些寓意也被人们淡忘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们知道的谚语屈指可数,所以经常地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谚语还是很有好处的。

很多文明的起源已经逐渐模糊,其中蕴含的深意也被人们淡忘。不过那些思想活动的痕迹已经深植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细心挖掘一下仍然能看到它的光辉。就像这句谚语,它想告诉我们的无非是:“比起信奉那些神鬼之说,不如遵循时令规律勤恳劳动,这样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今科技水平远非昔日可比,端午节前后下不下雨对整体产量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不过从这些忠告当中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先人的智慧。对于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谚语,朋友们可以在闲暇之余进行一些谚语知识的普及,这对我们生活,生产也是非常有重要作用的意义的。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