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灯又名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纸质木座。人们在中元夜将河灯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作为中国人民一项古老的习俗,每年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的中元节,老百姓都要在河中放灯以求平安和吉祥。而实际上从农历六月开始,一直到中秋节期间,人们都爱放河灯。那么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河灯?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河灯
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源于古代,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宗教色彩。
放河灯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唐肃宗诏令天下设立放生池,并在北宋时期,放河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宗教和民俗活动。在宋代,中元节时各地会燃放河灯、济孤魂,以此来祭奠先人和超度亡魂。这一习俗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怀念,也表达了对于幸福和平安的祈求。到了元代末期,放河灯的习俗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规模,其目的由最初的河神崇拜和祭奠河中冤魂,演变为祈福求祥和庆祝丰收的活动。人们通过放河灯祈求生活富足,同时也加入了一些游戏娱乐和广告宣传的元素,使这一古老仪式充满了现代气息。
此外,放河灯还有其宗教和文化背景。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相信所有游荡的鬼魂都期盼能寄身在亲人放的莲花灯里渡过阴暗的河流去投胎。因此,放河灯成为了这天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旨在为迷途在阴阳界间的亡魂找到方向,通过放河灯来超度这些亡魂。现在中元节放河灯的主要意义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以及祝福活着的亲朋好友,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除此之外,还可以起到增添中元节节日氛围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元节放河灯的习俗不仅是对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怀念和祈福,也是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希望。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夜晚,平缓的江面会漂起千姿百态的河灯,它们沿流而下,光映粼流,几乎让人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星,哪是江里的河灯。相传,放河灯起源于印度。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佛教信徒每于七月十五举行孟兰盆会,放河灯追祭祖先、超度亡灵。放河灯的习俗已经被人们拓展,如果七月十五庄稼长势喜人,农民们心里就有底了,就觉得应祭祀一下天地,老人们就开始张罗:放点河灯吧,收成也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