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玄武大道右拐上仙隐北路进入仙林时,右前方竖立在山腰上的一块长石标识首先会映入你的眼帘,上书巨大的“仙林”二字特别醒目。
这块石头的背后就是郁郁葱葱的仙鹤山。
仙鹤山东临栖霞,西望紫金,南面灵山,北邻长江,因状如蓄势待发、振翅欲飞之巨鹤而得名。
仙鹤山位于明外郭城外,在仙鹤门北约1.5公里处。仙鹤门正是得名于仙鹤山或仙鹤山上的仙鹤观。
据载,汉代在仙鹤山上建有仙鹤观,为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道观,内有十多间殿堂,供奉着太上老君。
遗憾的是,仙鹤观毁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一场大火,所以,如今地名尚在,观已不存。
欲攀仙鹤山,有多处上山小道。在仙隐北路人行道边即可拾阶而上,直达山顶。
山顶之上,仙鹤观虽已毁,但本世纪初新建有二层八角飞檐的仙鹤亭一座,亭前还建有阔大的观景平台。
仙鹤山虽然不高,只有三十一丈八尺(略大于一百米),但位置绝佳,登临仙鹤亭二层,视野极为开阔,四面皆可极目望远,东栖霞、南灵山、西紫金和聚宝,北长江可尽收眼底。
也正因为如此,仙鹤山山虽不高,但却地势险要,位置特别,成了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
据传,朱元璋当年攻打南京(时名集庆)时,曾率部驻守在仙鹤观中一年有余。夺取天下建成外郭城垣后,又在此山上建有千户所,屯兵千人,与仙鹤门互为犄角之势,以拱卫外郭城与仙鹤城门。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亦曾在山上建有瞭望哨地堡,以监控江南新四军的动向。上山途中曾见小道旁有一个碉堡状水泥建筑,不知是不是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罪证。
1949年刚解放时,这里又成为公安部队对周围地区剿匪的制高点。
即使是现在,仙鹤山依然在发挥着它特殊的作用。当我从仙鹤亭沿着野道继续往东时就被一块“军事管理区”的牌子给挡住了去路。
仙鹤山和仙鹤门,它们不仅仅在地名上有相互的关联,至少在明代,它们之间还有着至关重要的依存关系。
我是@云淡风轻轻谈风云,在这里谈天说地,没有主题;东拉西扯,漫无边际,然皆有感而发,力求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