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小年夜要比往年安静许多,因为我们这边禁止燃放鞭炮了。虽是如此,祭祀灶王爷的礼仪却不敢不讲究。照着往年的习俗,奉上糖瓜、蜜枣、甜饼,焚香祭拜,在更尽之时揭下灶君,随同黄表纸燃烧殆尽,这便是送灶王爷的基本习俗了。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相传灶君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使者,是天庭诸神仙里的基层干部,随灶王爷一起的还有两名童子,一人记善,一人记恶。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是灶君上天庭述职的日子,将一家人去年所作的善事和恶事向天庭汇报,玉帝以功过定这家人的来年福报。故此,民间流行以每年腊月二十三进行祭祀,在灶君上天之前先把灶王爷招待好,吃甜食说好话,以祈求来年的降福免灾。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幅对联是前人对灶君任事的总结,腊月二十四送走了灶神之后,灶君述职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在除夕还得把灶君迎接回来。仪式也比较简单,就是在造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灶君像就可以了。记得小时候在村里,还有往大门口放两块黑炭,据村里老人回忆,往年每年春节都下雪,到处白皑皑的一片,放黑炭是给天神明路,下界不能走错家门送错了福报。

腊月二十四,送走灶君之后要扫舍去尘。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过年。初一迎接灶神,初五迎接天官赐福,传统的年要过到正月十五才算完,现在公司放假能过了初五的都不容易了。初五是天庭根据善恶功劳定福泽之后,安排天官送福,财神送钱的日子。

祭灶有一些忌讳,女人不能参与这是肯定的,另外就是不能用炉子里面的火点香,不能搞出锅碗瓢盆不和谐的东西出来,礼贵乎庄重而有不失虔诚。具体的忌讳还有很多,现在人也没有老人那么讲究了,笔者所知不详,唯有以能表达郑重其事为依据判断什么事情不能做。

在明确基本习俗礼仪之后,很多人都喜欢问个为什么?趁现在灶王爷不在家,扒一扒这哥们的今生前世。自镇国寺佛前开悟之后,一直喜欢跟神仙称兄道弟。富乃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之余产,寿乃命里有时终须有,贵乃自修道德自立功业之福报。福禄寿不会因为谗佞于天神而有所增益,也不会因怠慢于礼数而有所减损。中国传统的信仰是信道、信天命而非信仰神仙、崇拜圣人,神仙和圣人的作用是教化万民识道配德,敬畏天命。本来就不让人跪拜的,用佛陀的话来说,人是未来的佛,佛是曾经的人,仅只是时间上的区别而已。

早在商代,民间就已经用了祭祀灶君的习俗。对于灶君的来历,有着不同的传说,《事物原会》说是皇帝死后为灶神,《淮南子·泛论篇》说是炎帝死后为灶神,一般认可《周礼》所述:火神祝融生前为火正,死后为灶神。这是一种基于原始信仰对火的自然崇拜和对使用火做饭的原始描述,先民认为万事万物均有其神,由掌管火到记录人间善恶,标志着天命观由命中注定发展成为善恶功德。

在春秋时候流传这样一句话“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孔子的解释是“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如果你做了恶事,违反了天命,献媚神仙是没有用的。这根商代的祭祀不同,商代的天帝奖惩世人是以祭祀侍奉为标准的,周代发展出来对是非善恶功过的评定来赐予福禄。

周代除了祭祀灶神之外,还祭祀门神、户神、井神、中溜神。合称五祀,并且《礼记·祭法》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七祀,诸侯五祀,大夫三祀,士二祀,庶人一祀。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可见灶神对于平常百姓之家是尤其重要的神仙。

我们现在祭祀的灶王爷姓张名单,又名隗,字子郭,是个标准的美男子。据《酉阳杂俎》记载:张单娶妻丁香,丁香十分孝顺公婆。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了财,爱上另一个女子海棠,于是回家休了丁香。这之后,丁香嫁给了一个贫穷老太婆的打柴儿子。而海棠则每天好吃懒做,还失火烧光了家产,丢下张单改嫁了。张单只好四处讨饭维持生活。有一年的腊月廿三,张单到丁香家讨饭,被认出后羞愧难当,一头钻进灶炉里了。

张单死后,玉帝认为他还有羞耻之心,可以改过。于是便派遣他到人间任职,专门督查家长里短,记录百姓是非善恶,每年到天庭汇报一次,一定人间功过奖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灶王爷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为其掌管人们的饮食,赐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之外,还承担起人间天界的信息交流,有面见玉帝奏事的权力。正因为如此,祭祀灶王爷才作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俗沿袭下来。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