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的食物有饺子,也有汤圆,一般是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冬至吃饺子的传说我们听过不少,比如纪念张仲景,那么关于冬至吃汤圆的传说呢?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汤圆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为什么吃汤圆传说

冬至吃汤圆,此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但这个习俗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相传有两个原因:一是汤圆既甜又圆,是表示好意义,它预示明年又获丰收,家人又能团聚。这一天家人如能不慎碰上它,更是好兆头,这有如少数民族的“泼水节”一样。

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一是专放给老鼠吃的。相传五谷的种子,是老鼠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咬来给农民种的,农民为报答老鼠的功劳,约定每年收割时,应留一小部分不收割,以便老鼠吃。后来,因为有一个贪心的人,把田里的五谷全收割了,老鼠一气之下便向观音娘娘投诉,观音娘娘听后也觉得可怜,便赐给它一副坚硬的牙齿,叫它以后搬进人家屋内居住,以便寻食,自此,老鼠便到处为害了。成为如今“四害之一”。然而,这个“到处贴汤圆”的陋俗毕竟行不久,它不仅不卫生,而且有损美观和十分浪费,也就自然消亡了。而这个“吃汤圆”的习俗则一直流传至今。

冬至南方吃汤圆的由来

吃汤圆在明、清时期已经约定俗成。在冬至这天,要“作粉圆”或“粉糯米为丸”。这些在史料上也有正式的记载,称“冬至,粉糯米为丸,名‘汤圆’”。做好汤圆后要祀神祭祖,而后合家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冬至吃汤圆,古而有之。

吃汤圆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民间便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汤圆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还有一种解释是:冬至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全家围坐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征。

冬至哪些地方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1、浙江

冬至吃擂圆(本地读音是这样,“擂”是滚的意思,指把糯米面揉团放于由黄豆炒熟磨粉拌上红糖所制的豆黄粉中滚拌的过程)、甜圆(同汤圆)、冬至圆(咸馅,一般为猪肉、豆腐干、冬笋、香菇、红萝卜、白萝卜等细丁,可蒸可煮)。

2、广东

广东人在冬至这一天都会吃汤圆,因为冬至吃汤圆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而且在广东省特别流行。,在广东省的广州市,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那就是在冬至这一天的中午,会让家人团聚在一起,亲手来做汤圆儿,做好以后一起吃,取其团圆之意。

3、潮汕

潮汕人吃甜丸的食俗与台湾人吃汤圆很相似,并且还包含着一个有趣的陋俗:人们在这一天把甜丸祭拜祖先之后,要拿出一些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米缸等处。这一天家人如不慎碰上它,便是好兆头。如果这一天碰巧有外人上门拜访,让外人碰上它,这些外人也会交上好运。所以,这一天人们不希望有外人上门拜访。

4、闽南冬至“搓丸”,长一岁

说到冬至,他还有一个可爱的别称,“ 汤圆节 ”。

但闽南的传统汤圆,并不是又大又圆的还带馅的,而是靠搓出来的一粒粒小汤圆,又称“冬节丸”。冬节丸,其实就是糯米做成的丸子。传统的做法是将糯米送到豆腐作坊去磨成浆,再拎回家沥干水分,便成了粘稠的糯米粉,人们把它搓成丸子的形状下锅煮熟,捞出后撒上些花生粉末,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就大功告成啦!

在闽南吃汤圆的节日,一年共两次,一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头丸”),还有一次便是冬至食“冬节丸”(年末的“尾丸”),寓意着头尾都圆满,一年到头顺顺利利,团圆美满!同时,闽南地区冬至时吃汤圆也和其他地方一样,有“年长一岁”的寓意在里面。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