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农历甲辰龙年。因本人属龙,所以今年就成了我的本命年。早在去年悄悄庆生之后,我就向家人宣布明年不过生日了。至于为什么本命年不过生日,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每十二年停一次有何不可?按老例办就是。
中国的生肖都用动物来表示,初看有点奇葩,也不知是什么梗。其实用动物作为某种象征物,几乎是世界多数民族的通例。只是用来作生肖,我们可能是独一份。外国没有用生肖纪年的,只有用星座来表明出生时间段的。一年有十二星座,其中不少星座也与动物有关,如白羊、金牛、巨蟹、狮子、天蝎、双鱼之类。中国的大多数生肖动物都肉眼可见,也可爱灵动,便有了即视感。用以与地支配伍纪年也就栩栩如生,不易忘记。唯独位列地支第五的龙比较特别,谁也没亲眼见过。它似乎只存在于神话传说和艺术作品里,以及皇帝穿过的龙袍上。传说龙能幽能明,伸缩自如,能飞天潜水,能兴雨布云,不仅本领高强身手不凡,更显出一副高贵威权的样子。古籍《尔雅》进一步指出龙的形貌特征,说龙有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既然仅某一部位似某一动物相对应的部位,那么有局部的九似也即有整体的九不似,世上哪有这等真实存在过的神兽呢?
龙 吉祥如意 篆刻 韩天衡
直到现代史阶段,诗人兼学者闻一多在《伏羲考》中提出了图腾说,才令人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之感。他指出:龙是指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虚拟生物。这是因为它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是一种综合体,同时也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其他的结果。闻一多的观点一度广为流行,却也受到考古界的质疑。但所谓曾经发掘出龙骨之类的说法,也难以证明那就是传说中龙的真身。因为史前时代遗留在世界多个地区的某些恐龙遗骸,即使复原,与自有汉字记载以来描摹的中国龙的身躯形貌是不相符的。闻一多图腾说的依据是原始先民向有图腾崇拜的传统,乃至流传至今。某些考古发现,恰恰证明了龙的传说是一种古老的图腾崇拜。如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辽宁阜新市沙栏镇查海村,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遗址,距今八千年。除陶器、玉器、石器外,还出土了一条近20米长的用石块堆塑的龙。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大的龙的形象。这样堆塑出一条巨大的龙形象,说明八千年前中国的先民已经有了龙的图腾崇拜了。
龙乘云游海 雀戏水击风童晏方 书法
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而最早记载与现代相同的十二生肖文献则是东汉王充的《论衡》。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民间文化中,这些生肖动物往往都在它们所代表的年份成为元旦春节的吉祥物。龙与其他生肖动物在作为吉祥物或广义的象征物来说,其实都是起源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区别则在于龙是蛇的图腾逐渐附加其他动物图腾的相关部分演化而来,向至高无上的方向虚拟化和神圣化,同时又人格化为一切不可侵犯撼动的权力和威严,如皇权之类。
钟鼓作乐 凤凰和鸣 刘一闻 书法
正因为龙并非某种实有的动物,其象征意义凌驾于现实之上,就为艺术想象提供了驰骋的空间。在绘画方面,迄今为止最能体现中国气韵生动的审美要求和龙的象征意义的作品,当推南宋画家陈容画的《九龙图》。该图为长卷绘本,堪称巨作。《图绘宝鉴》给以极高的评价:“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中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云⋯⋯曾不经意而得,皆神妙。”此画现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
但驾春风入妙境 不学叶公惧真龙 赵丽宏 书法
中国龙自秦始皇以来的两千多年中,虽然一直为皇权所利用,但当这段漫长的历史最终被翻页之后,作为中国用以纪年的生肖属相之一仍然沿用至今。它固然是中国神话传说的形象,却具有一种在中国美学中不可多得的威武、升腾、崇高、神圣的独特阳刚之美。它作为聚集多种生灵的智慧、孔武、灵动、祥瑞的集合体,象征着中华民族高度的凝聚力和可塑性,成为这个共同体可以世世代代流传和发扬的宝贵精神品格和集体意识。
有网友建议今年民间的吉祥语之一可用“龙行龘龘”。龘见古书《玉篇》,又见《康熙字典》,音沓,龙行的样子。我觉得龙行的样子一定既威武又潇洒,且可引申为文武兼修、张弛有度,故深表赞同。(王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