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的农历新年,是甲辰龙年,也是春节正式成为联合国假日的首年,“中国年”升级成了“世界年”。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龙象征着吉祥与繁荣,代表着智慧和力量。

新一年,新气象。天眼新闻文化频道推出“贵州寻龙”系列报道,欢迎网友和我们一起在贵州大地寻找和邂逅花样繁多的“龙”,挖掘精彩有趣的生龙活虎的故事。

有龙则灵!龙年春节,奉上这份贵州“寻龙诀”。愿龙腾盛世,国泰民安!

贯城河复涌,是2024开年贵阳城市生活的一大热点。而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的化龙桥,就曾与贯珠桥、六洞桥、太平桥等一起,飞跨贯城河之上。

“化龙”之名的来历与春节习俗有关:过去每年的正月贵阳都会举行龙灯赛会,十里八乡的戏班子都会来参赛,而赛完龙灯之后,便会统一集中到化龙桥,在此地将龙灯焚化送群龙上天归位,“化龙”之名由此而来。

明清两代时贯城河里盛产鲜鱼,化龙桥旁的巷子又因鱼贩集中,曾得名鱼港铺和鲜鱼巷。据说旧时因河床陡峭,导致贯城河水奔流至此时惊涛拍岸、声震百里,河面急流飞舞宛若群龙戏水。这样的景象如今荡然无存,只能脑补。

化龙桥畔自有名人,清末时期两任芜湖道台郭子华家就在此。其母去世后,郭子华便在比邻化龙桥的猫猫巷(今陕西路)修建祠堂。为何选址于当时比较偏僻的猫猫巷,传说是郭子华想借此地“化龙”——真假难断,一时笑谈。

桥下的贯城河古时称为玉带河,形如一条温润的玉带从贵阳城蜿蜒而过。旧时贯城河流量少时,牛皮贩子们便会在河滩上撑晒牛皮,而附近的棉线铺子、土布店都会在此晾晒布匹,造就一幅“千帆万纱”的美景。而贯城河带给贵阳的记忆也并非全是美好,贵阳史书中关于洪水的记录,有六次跟贯城河相关。化龙桥附近河道集狭窄和急弯于一身,正是贵阳城区的排洪卡点。2000年以后,一个排洪分洪隧洞在化龙桥附近建成,曾经肆掠贵阳城的洪水在此处得到及时分流。化龙桥虽然已淡出贵阳人的现实生活,但仿佛仍在默默护佑贵阳。

策划 黄蔚 陈曦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舒畅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