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至20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作为24节气中的第2个,有着很重要的含义,对于农民来说就是种植庄稼的开始日期,降雨量多少也关系着收成。那么,雨水是什么意思?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呢?雨水的风俗及饮食是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雨水是什么意思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期间,中国各地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和饮食习俗。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风俗和推荐食谱:
吃春笋:春笋是雨水节气期间南方部分地区的传统食物,象征着节节高升。常见的春笋菜有油焖鲜笋、鲜笋炖鸡等。
吃罐罐肉:在四川西部地区,雨水节气有“回娘屋”的习俗,出嫁的女儿会带上罐罐肉(用猪脚、白豌豆等炖制)回娘家看望父母,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和敬意。罐罐肉的制作方法是将猪脚、白豌豆等慢煲而成,口感软糯香甜。
吃爆米花:爆米花在北方部分地区是雨水节气的传统食物,据说起源于客家习俗“占稻色”,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预测稻谷的收成。
撞拜寄:在四川西部地区,雨水节气时,妇女会带着孩子在街上等待第一个行人,让孩子磕头认对方为“干爹”或“干妈”,以期望儿女健康成长。
送节礼:四川西部部分地区雨水时节有女婿给岳父、岳母“送节”的习俗,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回娘屋:雨水节回娘屋是流行于川西一带的风俗,出嫁的女儿会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占稻色:通过炒糯谷米花来预测稻谷的成色,成色好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代表着欠收。
以上风俗和饮食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节气的尊重和对家庭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