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从文学作品还是经史子集中,现代人大多能得到这样一种对古人年龄上的认知:似乎古人大多早熟。
这种早熟不仅只是字面意义上的身体机能早熟,更是在诸如心理、智力、认知等诸多方面比现代人早熟。
之所以会有这种认知与理解,或许跟古代普通人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天灾人祸过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方面的探究并非此文的重点所在。
笔者之所以会想要撰写这样一篇文章,一方面是因为那把能让狄仁杰在大漠黄沙中找到的桃木剑,不仅让曹安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不解;更是因她向洪叔询问时的疑问,让笔者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好奇与求知心。
当然,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大唐狄公案》至少三天停僠,让一时间处于剧荒状态的我有些手足无措。
虽然几乎篇篇文章都在表达对《大唐狄公案》的不满,但这一切并不是在故意抹黑,而是建立在希望国产剧能越来越好的失望之上。
下面就随笔者一同以曹安这句“怀英应该是明府启蒙后的表字吧,怎么会刻在儿时的玩具上”为起始点,一同来聊聊这把桃木剑背后的故事吧。
从古至今桃木剑这种器物无论是在皇宫大内还是民间家宅中,都有着极为丰富的信仰渊源。
其历史甚至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桃与桃崇拜,也因为这种深信其有辟邪驱鬼这家长的崇拜,让桃木剑不仅成为成年人讨生活营生中的重要工具,也会成为很多黄口小儿的童年玩具。
所以,才有了《大唐狄公案》中狄仁杰会在荒漠中偶然找回儿时玩具的桥段,只不过这样一段内容的具体用目前尚不清楚罢了。
从外表来看,这把刻有汉唐时期篆书体英字的桃木剑做工极为精细,甚至还有一个相配套的剑鞘,可以说这样一把剑几乎不可能出自儿童时期的狄仁杰之手。
自然剑柄两侧那个字形工整的英字,看起来也不像一个几岁或十几岁孩童可以刻出来的。
只不过以上这些都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看到这里的你是否多少会有些失望呢?
不要着急,重点与干货马上就要来了,只是这些干货的出现,多少还是有些对《大唐狄公案》不满之意。
因为曹安借由向洪叔提问,以及对这把桃木剑所产生的兴趣,引出了“表字”“英”这一系列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以及很多人不甚清楚的姓、名、字、号等一系列问题。
以狄仁杰这位毋庸置疑的主角来说,除了我们常说、常听到的狄仁杰、狄怀英以及狄公之外,他还有像德英、梁国公、文惠等一系列的称呼与叫法。
因为在汉字文化圈中,关于名姓这件事自古以来便有着严格且繁琐的制度与叫法。
作为家族的象征或者说徽章,“狄”这个姓几乎是家中男性子嗣必许传承的,只有在皇帝赐姓或许要避祸时才会进行变更。
而作为本名(或称作真名)的“仁杰”二字,则是由父母在子女出生之后代为取的正式名字,并与姓合并为一个几乎在之后人生中不太会被提及与使用的名字。
所以当一个成年之后,这个由父母为他取的名字,大多只会被家中父母、长辈以及上司或自己提及与使用。
当一个人口中说出自己的本名时,一般会被视作此人在面对旁人时的一种谦逊表现。
相较于“仁杰”二字,“怀英”这个被称作表字的称呼,几基本上在男孩20岁行冠礼、女孩15岁及笄之前是不存在的。
因为这个表字大多是在行冠礼或及笄时,由族中长者或自己另外取之,并在之后的人生中成为一个比本名使用频率更高的存在。
在大多数情况下,基于礼貌或习惯通常不会直接称呼一个人的本名,而多以表字代替,甚至在本辈、晚辈称呼长辈时绝不可直呼本名,而只能用表字或号来代替。
而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实际上我们常讲的名字并不是他们父母为其取的本名,更因此衍生出了“以字行”这样一种概念。
像是伍子胥、屈原、项羽、王昭君、张仲景、房玄龄、尉迟敬德、孟浩然、吕洞宾、文天祥、罗贯中、胡雪岩等一系列人物的名字,实际都是姓与表字的结合,而且姓与名字的结合。
所以当我们在观赏《大唐狄公案》时,或许时不时注意一下剧中人物如何称呼狄仁杰,很可能便会成为我们提前得知后事如何的关键线索也未可知。
接续前文所讲,如果说本名是长辈称呼自己所用,表字是本辈间称呼所用,那么晚辈又该如何称呼自己呢?
这里便有了一个古人人生中的第三个名字“号”,一个多用于后辈称呼前辈的代称。
就像狄仁杰字怀英号德英一样,这里的德英通常便是后辈需要称呼他时所讲的代称,只不过并不是所有古人都会为自己取号,所以也多有用表字来替号使的例子。
像是祝枝山、徐霞客、曹雪芹、郑板桥、李叔同等人,都是号比本表或表字都出名的例子。
笔者之所以要长篇累牍写下这近两千字,并非如一些读者所说是为黑而黑的网络喷子,更不是有些诛心者嘲讽看不见国产剧的努力。
只是希望一部有着古装或历史背影与深意的影视作品,既然在开播前后都在无意或刻意宣传自己的沉浸式服化道,那么是否也应该在贴合历史与传承历史上尽那么一点点的绵薄之力呢?
毕竟在众的古装剧中,在贴合历史这方面并非没有珠玉在前,而且有着很多无论是在剧情、服化道甚至历史性方面都不错的好作品。
可当我们把《大唐狄公案》捧到了一个看似极高的位置后,现实与真相则会无情地将他从高处推下,此时等待他的必将是一次与冰冷地面的亲密接触。
或许你会说,对一部以娱乐性为主的作品作如此无理要求是不是有些过头了,可君不见剧中那些借古喻今的硬桥段层出不穷。
作为观众我并不排斥如此生硬的植入,可相比之下是否也该在讲述好现代故事的同时,把对历史的态度稍微摆的端正一些呢?
关于《大唐狄公案》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