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中写道:“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闰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闰月,但有些老人受封建思想影响,会觉得闰四月年景不好。

有这样一句俗语叫作“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今的闰四月,再也不会出现卖儿孙这样的悲剧,但民间俗语还是有他的意义的,这是古人们用经历总结的智慧结晶。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的前面几句:“闰四月,两头春”说的就是闰月的一个特点。

若说今年是闰年,闰四月的话就会有两个四月,也就意味着有两个立春。一个立春,在年头,一个立春,在年尾,因此人们总结来说,就是“闰四月,两头春”,闰月其实是一种所谓的时间重置。我们经常用的历法是农历和公历,农历一般就是一个月有30天,但公历有时候一个月是30天或者31天。

日月轮回,可能会导致一些日历之间有些许差别,于是农历通过闰月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来调整时间,而人们之所以认为闰四月不好,是因为对于农耕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时间。四月是要耕种的季节,而闰四月意味着着他们的春天要延长一个月。到正应该耕种的时候,却没有得到适宜的气温,势必会影响耕种进度,从而影响到秋收。

一年分为上半年和下半年,如果在上半年出现闰月的话,对于百姓的农活会造成深远影响。彼时,百姓们如果在工作时出问题,那么在年尾的时候可能会饿肚子,甚至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普通的农历4月正是春天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所有的动物,植物都在慢慢的生长,而闰月的话,气温是比往年要低的。

这样的话,甚至还会出现倒春寒这种现象,而这种现象对于小农经济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小农经济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气候不适宜的话,会对其造成沉重打击。我们来看一下后半句,这句话的后半句是“老农民,卖儿孙。”我们前面也说出闰四月对于老百姓的影响。

古代的时候,生产力比较低下,也没有什么高科技,因此人们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老天爷恩爱有加,让人们有一个好收成,那么也就可以度过美满的一年。如果天公不作美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挨饿,甚至饿死。闰四月的时候,地里的庄稼收成比较少,当时人们养的孩子也比较多,在孩子长身体时饭量也大,孩子饭量大,劳动力又比不上成年人。

因此对于老农民来说,收成不好便会饿肚子,甚至连孩子的肚子都喂不饱,为了不让孩子饿死,只能选择把孩子卖掉,这样才能使得孩子的生命得到保护。“闰四月,两头春;老农民,卖儿孙”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一个特殊情况,古代生产力低下,百姓在自然灾害面前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卖儿孙这样的方式来生存。

而在古时候,如果没有粮食的话,只能通过吃野菜、树根来活下去。如今已经是一个现代社会,再也没有出现为填饱肚而卖儿孙的现象。但大家回想一下,闰月对我们如今也是有些许危害的,从年初到年尾,大家都能明显感受到气温骤降对于人们的影响,厚衣服真是脱了又穿,穿了又脱。

但如今的闰四月,倒春寒对人们造成的影响远不如从前,其实这也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的改变。在古时候,人民群众是最艰苦的,他们无论遇到什么磨难,只能咬牙坚持下来,任劳任怨,努力的在自己的田地上付出,而最后只能得到少得可怜的粮食。

如今的新中国,在党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发家致富,能够填饱肚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可以为了自己的未来及梦想而拼搏。大家在平时吃饭的时候,也要懂得珍惜粮食。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粮食是轻而易举的得到,但是对于农户来说,这些却是他们辛苦劳作而成的,因此不要浪费社会资源,要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参考资料:

《观刈麦》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