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亲情,万年厝边”,“飞来飞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故乡人”,“一方水土一方人”,“人在难中想亲人,出了远门找乡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富不压乡,贵不欺里”,“乡里鼓,乡里敲,乡时狮子乡里跳”……睦邻乡里、珍惜情义的乡愁,方言俗语给予了其全面深刻的表达,从故乡美丽的自然空间到乡邻和谐的社会伦理,亲邻无价,一方成俗,为富则奉献家乡人民。异乡情境下的老乡意识,让日常难以兑现的乡愁,移情于家乡人的交往中,对于故土山水的绵长思念,借由老家人的乡音家常而缓缓流淌,人文意绪,终成华章。

“月是故乡明,人是老乡亲”,“月是家乡圆,水是家乡甜”,“中秋月儿最圆,故乡月饼最甜”,“月是天上的黄金,星是地上的珍珠”,“月儿圆圆,人更安眠”,“月光处处光,异国思故乡”……乡愁意象最是月亮为盛。诗仙李白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乡愁之月写尽了中国人的月夜离愁。中国各地的方言俗语中几乎都有月亮意象的乡思乡愁,于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乡愁记忆里,月神至上,专门给了一个祭月的节日,让乡愁可与天下寄相思,为游子安放了一轮可与亲人共此时的诗情画意,解除了相思之苦。

蕴藏有浓浓乡愁的方言俗语,是那些年代我们的前辈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的生存信念,也是那些永远再也无法回家的游子们的精神寄托。方言俗语以乡音为个性,以爱故乡、思故乡为内容,用天然朴实的话语,将故乡的山水草木、明月大地都铭记在朗朗上口的俗语里,念兹在兹,情深意切。它们不只是语言,不只是思念,也是乡土中国的内生力量,是一口古井,是一首童谣,是秋风,是送别时久立而化的望夫石,是感天动地的望娘滩。

今天,蕴含乡愁的方言俗语还流传在全国各地,在华人同胞中广泛传播,乡愁超越了农业时代安土重迁的保守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情怀和最坚实的凝聚力。我们应以方言俗语为支点,以家国情怀为要义,让乡愁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故土是乡愁的根,母亲是乡愁的魂,乡音是乡愁的港湾。团圆、和平、幸福,是古老中国乡愁不变的色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谢荣娥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