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赵清华 实习生 倪睿璨 通讯员 李瑶
李江玉,威海金镶玉工艺品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威海市锡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第六代传人。
投身锡镶行业31载,她为恢复失传技法,遍访全国,潜心钻研匠心传承;古韵巧融新法,秉持创新理念,获得专利20项,版权74项;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培养锡镶传承人200余名,为非遗传承铺就了一条宽阔大道。
威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锡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齐鲁工匠”“山东手造大工匠”“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齐鲁十大最美巾帼手工匠人”……这些荣誉是对李江玉高超技艺、传承创新的肯定,也是她突破自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传承31载
淬炼锡镶匠心之火
执一把小锤、一把錾子,敲敲打打31载,李江玉怀揣坚韧与热爱去对待每一件她经手的锡镶产品。
李江玉20岁时正式接触锡镶技艺,从学徒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锡镶技艺。锡镶制作过程繁杂,她非但没有因工序繁杂放松要求,反而静下心来,耐住性子潜心钻研,从绘图、雕模到熔炼、锻打;从镂雕、镶嵌到包边、抛光,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始终确保作品品质。
追溯锡镶工艺历史,已有百年之久。打磨出一件好作品需要经过图纸设计、雕刻石模、錾刻图纹、陶瓷包边、锡焊抛光等十几道纯手工工序,也正是由于这项技艺的难度系数大,学成时间长,导致锡镶工艺传承之路愈走愈难。为了传承锡镶工艺,李江玉免费授徒,还给学徒开出了每月2000元保底工资,可愿意学艺的人仍不见增多。在她锲而不舍地坚持下,近年来共培养锡镶技艺人才200多人,其中30多人成为技术骨干。
在锡镶行业由盛转衰、市场出现产品重量不重质的窘境、众多工厂遭受重创之时,李江玉说:“也曾经动摇过,好在有信赖我手艺的一些客户支持,让我坚持下来。”为让更多人了解锡镶文化,让非遗走向世界,李江玉坚定地选择和丈夫一起自立门户,成立了威海金镶玉工艺品公司,坚持做锡镶工艺精品,开启锡镶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步伐。
守正创新
万物皆可“锡”成一气
无传承无以继往,无创新无以开来。在守正创新的路上,李江玉没有停歇。
“锡镶微浮雕”“漆艺锡嵌”“锡镶内嵌”……这些李江玉创新的新技法让锡镶重燃生机,让她印象最深也是难度最大的,就是研发“漆艺锡嵌”技术。为了攻克“漆艺锡嵌”难题,李江玉不仅每时每刻都要忍受肌肤瘙痒、红疹水疱等身体不适,而且还要承受因掌握不好大漆温度和时间而导致作品屡屡报废的心理煎熬。李江玉用了5年时间与大漆日夜“交手”,最终将大漆与锡镶技艺完美结合、完整呈现。
李江玉不仅仅在技法上进行创新,还完美结合纯锡材料和木板油画,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艺术上绽放新生。除了单一的紫砂陶瓷载体,李江玉结合非遗传统技艺与当下流行趋势,将锡镶工艺扩展到名贵玉器、木器、麦饭石、木鱼石等多种材料,锡镶非遗竹编保温杯、琉璃锡镶如意平安扣……300多个产品种类让非遗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让产品销售在推广面上焕发活力。
在李江玉的积极推动下,在锡镶改良工艺、结合新材料等方面,获得国家专利20项,版权74项,发表专业论文2篇。公司共研发10大系列300多个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使新型产品实现手工批量生产,开拓新的赛道,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
创新创业的同时,李江玉积极参与乡村振兴项目。近年来,她带动500多位农民工和下岗工人就业,开展残疾人再就业培训,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
2008年,“威海锡镶制作工艺”被列入威海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威海锡镶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李江玉全新打造了威海锡镶文化馆,系统化、全方位呈现威海锡镶技艺的起源、发展和创新,在商业运营模式上推出了“全国收徒+加盟连锁+业务统配”的新路径。
“不忘初心,坚持做好一件事,用匠心把手艺做精做细做到极致。”李江玉在采访中表示,她和团队将继续在传承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让锡镶这项活态非遗、民间绝活焕发新的生机。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