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道士作为一个远离世俗的群体,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之久,道士的称谓有很多种,比如:法师、乾道、坤道、天师等等,有些称谓则常被世人误解和对道士的一种蔑称,本期就来跟大家一起介绍那些被人误解的道士称谓。

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听到道士自称为“贫道”,贫道是很贫穷的道士吗?在古代早期的道士修行中,生活条件确实是挺清贫的,当然道士修道修的是心,对于物质要求不高,“贫道”其实这是道士的一种自谦的称谓,自称贫道是有戒除世俗欲念、贪嗔与痴妄,并以此时刻警省自己、锤炼自己。《太上太霄琅书经》有记载:“道士谦辞于道未富,自言贫道,亦贫士。理未周足,如未周,我独若遗,故为贫士。士之为理,修善为事。”这种自谦的称谓也体现了道教少私寡欲、见素抱朴的思想境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难能的可贵。

写到“方丈”,很多人会说,这不是佛教用语吗?怎么道教也用方丈这个称谓?其实“方丈”一词最早是源于道教的,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借用了这个词语,随着道教发展的式微,人们逐渐就认为方丈是佛教的专属用词了。“方丈”是道教中“人心方寸,天心方丈”的修行术语。在《山海经》也有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名之曰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有长生不老药。方丈也与神仙传说的仙山有关。在道教的全真派中,方丈是对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称谓。现在的道士要成为方丈实属不易,必须受过三坛大戒,接过“律师传法”,戒行精严,德高望重,受全体道众拥戴而选的道士。所以道教的每次方丈升座仪式都是道教界的一件盛事。

在一些文学作品里,道士常常被戏称为“牛鼻子老道”,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民间对此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就是道士盘的发髻。道士自古有蓄发的传统,尤其是全真派要严格遵循祖师戒律蓄发修行,道士所盘的发髻当中就有像牛鼻子的发髻,所以人们会把道士戏称为牛鼻子老道。还有一种说法是武当派宗师张三丰面目丑陋,鼻孔朝天,跟牛鼻子很像,一些俗人就把他称为牛鼻子老道,由于张三丰在道教很有影响力,后来发展到把其他道士也这么称呼。最后一种说法是,道教的道祖是太上老君,即老子,他的坐骑是一头青牛,老子也被称作青牛师、青牛翁。在老子西出函谷关时也是骑着青牛,而跟随老子的道童一直是牵着牛鼻子走的,时间久了世人也把道士称之为牛鼻子老道。

现代社会的律师指的是为司法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执业人员。道教也有律师这个称谓,不过跟法律无关。道教的律师是指传授戒律之师。道教全真派的修道之阶次是以传授戒律为标志的,全真派认为受得戒律才是合格的出家道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所以对于律师的称谓十分尊重。长春真人邱处机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而后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立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经过王常月律师所制定的“三坛大戒”一直沿用至今。

免责声明
文中如有转载的文章涉及到您的权益及版权,还麻烦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配合。